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新定海潮集解浑天古今正法图。自古说天有六。 唐 · 卢肇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六十八
一曰浑天张衡所述)
二曰盖天(周髀以为法)
三曰宣夜(无师法)
四曰安天虞喜作)
五曰昕天姚信作)
六曰穹天虞耸作自盖天以下并好奇徇异之说非至说也先儒亦不重其术也)
右。
经撰赋及图。
定取浑天为法。
其增立浑天之术。
张平子始言天地状如鸡子。
天包于地。
周旋无端。
其形浑浑。
故曰浑天也。
陈仲举李元礼 东汉 · 蔡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七十四
仲举强于犯上,元礼长于接下。
犯上为难,接下为易,仲举为先,元礼后矣(《御览》四百四十七姚信《士纬》引陈留蔡伯喈云。)
表请褒陆绩女郁生 孙吴 · 姚信
 出处:全三国文 卷七十一
臣闻唐、虞之政,举善而教,旌德擢异,三王所先。
是以忠臣烈士,显名国朝,淑妇贞女,表迹家闾。
盖所以阐崇化业,广殖清风,使苟有令性,幽明俱箸,苟怀懿姿,士女同荣。
王蠋建寒松之节而齐王表其里,义姑立殊绝之操而鲁侯高其门。
臣切见故郁林太守陆绩女子郁生,少履贞特之行,幼立匪石之节,年始十三,适同郡张白。
侍庙三月,妇礼未卒,白遭罹家祸,迁死异郡。
郁生抗声昭节,义形于色,冠盖交横,誓而不许,奉白姊妹崄山戋之中,蹈履水火,志怀霜雪,义心固于金石,体信贯于神明,送终以礼,邦土慕则。
臣闻昭德以行,显行以爵,苟非名爵,则劝善不严,故士之有诔,鲁人志其勇;
杞妇见书,齐人哀其哭。
乞蒙圣朝斟酌前训,上开天聪,下垂坤厚,褒郁生以义姑之号,以厉两髦之节,则皇风穆畅,士女改视矣(《吴志·陆绩传》注引《姚信集》「有表称之曰」云云。)
安天论 其二 东晋 · 虞喜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二
言天体者三家,浑盖之术具存,而宣夜之法绝灭,有意续之而未遑也。
近见姚元道造《昕天论》,又观族祖河间立意《穹天论》,鄙意多。
喜以为:「天高穷于无穷,地深测于不测。
天确乎在上,有常安之形;
地魄焉在下有居静之体。
当相覆冒,方则俱方,圆则俱圆,无方圆不同之义也。
其光曜布列,各自运行,犹江海之有潮液,万品之有行藏也。
浑盖之家,依《易》立说,云天运无穷;
或谓浑然包地,或谓浑然而盖。
愚谓若必天裹地似卵含黄,则地是天中一物,圣人何别为名而配天乎?
古之遗语『日月行于飞谷』,谓在地中也,不闻列星复流于地。
又飞谷一道,何以容此?
且谷有水体,日为火精,水炭不共器,得无伤日之明乎?
此盖天所以为臣难也。
或难曰:『《周礼》有「方圆之丘祭天地」,则知乾坤有方圆体也』。
答曰:郊祭大报天而主日配,日月形圆,丘似之,非天体也。
方者别之于天,尊卑异位,何足怪哉!
《周髀》之术多是盖天,盖天虽与浑异,而星辰有常数。
今陈氏见髀上观周,因言周浑。
《周髀》『宣』、『夜』,或人姓名,犹星家有甘石也。
盖天之体转四方,地卑不动天周其上,故云《周髀》。
宣,明也,夜,幽也。
幽明之数,其术兼之,故曰『宣夜(《宋书·天文志》一,《隋书·天文志》上,《御览》二。)」』。
浑天记 南朝宋 · 贺道养
 出处:全宋文卷四十三
昔记天体者有三,《浑仪》莫知其始。
《书》以齐七政,盖浑体也,二曰《宣夜》,夏殷法也,三曰《周髀》,当《周髀》之所造,非周家之术也。
近世复有四术,一曰《方天》,兴于王充
二曰《轩天》,起于姚信
三曰《穹天》,由于虞喜:皆以臆断浮说,不足观也。
惟《浑天》之事,征验不疑(《御览》二。)
益州温江县任君神道碑678年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四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丞相之尊官大位。
乘轮满于十人。
齐景公之利用厚生。
有马盈于千驷。
羽旄冠剑。
摐金鸣玉叠其前。
苑囿池台。
清歌妙舞喧其后。
崇高在于宠禄。
大欲存于食货。
义然后取。
横玉带以当仁。
道不虚行。
坐盐梅而自得。
若乃时之不与。
数之不通。
贵贱任于天。
穷通由于命。
左太冲之咏史。
下僚实英俊之场。
嵇叔夜之著书。
贱职为老庄之地。
虽复势力以高下相悬。
尊卑以商周不敌。
孔宣父中都小宰
幽厉多谢于陪臣。
陈仲弓太邱之一官。
公卿有惭于县
是以德成者上。
道在斯尊。
陶潜则安枕北窗。
言偃则鸣弦东武
抑扬足以仪四海。
顾盼足以破三军。
代有人焉。
斯为盛矣。
公讳晃。
乐安博昌人也。
其后因官。
遂家蒲州之永乐。
天子令德。
轩皇为诞姓之源。
诸侯计功。
薛国在宗盟之后。
西京执法
则有御史大夫
东汉循良。
则有会稽都尉
任光乡里之忠厚。
任隗朝臣之鲠直。
益州从事
术数知名。
临海真人。
清贞克巳。
况乎东西海岱。
强齐九合之都。
表里山河。
全晋三分之国。
车马雷骇。
衣冠鼎盛。
盟书百代。
可谓功臣
迁徙邱陵。
实惟豪族。
曾祖显。
祖熙。
考憬。
并策名天爵
独步人师。
怀素履之幽贞。
保黄裳之元吉。
张家碑碣。
荆州有七代孝廉
荀氏乡亭
颍川有八人才子。
君外资刚健。
内育文明。
合千载圣贤之间。
钟五行金木之秀。
王恭濯濯。
春柳怀风。
和峤森森。
寒松列景。
曾参之孝。
史鱼之直。
有子夏之文。
冉求之艺。
先王德行。
固名言而在兹。
大圣温良。
亦颠沛而于是。
当朝一见。
许其王佐之才。
行路相逢。
加以美人之赠。
解褐为家令主簿
王太子之位。
赫赫前星。
天地长男之宫。
岩岩左阙。
出身事主。
元良永固于万邦。
束发登朝。
匕鬯不惊于百里。
秩满。
将作监主簿
千门万户
张华穷壮丽之图。
东主西宾。
班固尽讴谣之致。
职掌宫观
是名将作。
大司马桓温之府。
绩用在于元琳
大将军窦宪之曹。
文章寄于亭伯
累迁右卫长史
南京左掖。
上将陪藩。
北落师门。
天军列卫。
东观汉记。
梁统有清白之名。
中兴晋书。
薛兼有恪勤之誉。
诏迁朝散大夫
益州温江县
华阳西极。
汉水东流。
背面通秦越之乡。
左右夹巴凉之城。
风烟可接。
悬车束马之山。
云物潜通。
织女牵牛之象。
神仙所宅。
则有二十四居。
途路所经。
则有五千馀里。
金城石郭。
还闻上代之风。
国富人安。
时听中和之乐。
于是乎龙泉独断。
龟兆旁求。
品命千名。
封疆万户
暂过亭长
乘轩之望可知。
且诣中军
理剧之才有属。
旌孝悌。
劝农桑。
省徭役。
恤鳏寡。
所以一县称平。
所以百城尤最。
萧育杜陵男子。
不入后曹。
黄浮非乡里所知。
不宽同岁。
洛阳行马。
门士无心。
齐国池鱼。
权家绝望。
郑文公邵陵之县。
但称男子之名。
师尚父灌坛之乡。
唯有神人之哭。
实谓枢机八座。
上下三阶。
岂惟缚柱鞭丝。
操刀制锦
巫马期之任力。
弊起乘星。
钟离意之悦人。
灾生解土。
享年五十有九。
仪凤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卒于官第。
夫人姚氏。
徵士神俊之女也。
寿邱仙叶。
妫水灵苗。
姚信之玑衡。
姚光之术艺。
明星燄燄。
不临太邱之前。
暮雨沈沈。
不散巫山之曲。
妇人谓嫁。
女子有行。
织纴组紃。
枣脩榛栗。
南斗千龄之匣。
忽怆沈江。
北方三代之仪。
终悲其穴。
先以咸亨三年七月二日
终于西京翊善里之私第。
仪凤三年冬十一月一日
归祔于永乐县历山平原
卜虞芮之閒田。
带关河之设险。
居人致祭
桐乡朱邑之祠。
怪石成坟。
叶县王乔之墓。
君燕赵奇士。
神仙中人
容貌魁梧。
衣冠甚伟。
扬子云之穷巷。
好事来游。
段干木之闾居。
通侯展敬。
自陈力就列。
居家可移。
妾本绝于织蒲。
马无闻于食
原子思之厚秩。
遍给乡人。
孔文举之中樽。
延留坐客。
加以备观图史。
尤精释教。
梦幻泡电。
知一切之皆空。
园林货财。
见三阳之巳净。
遭时屯坎。
浮生蹇剥。
佳人不再。
荀奉倩伤神
赤子无期。
潘安仁之惨恸。
天乎到此。
命也如何。
及其瞑目少城
归魂旧壤。
平原古树。
唯馀孺子之坟。
春露秋霜。
非复皋陶之祀。
于是乡邻作主。
朋友加麻。
撰德铭之于素常。
披文刻之于翠石。
鲁哀公仲尼之诔。
天不慭遗。
蔡伯喈为有道之碑。
人无愧色。
其铭曰。
轩帝之族。
汉朝之臣。
西州智士。
东海真人。
豪杰天纵。
衣冠日新。
实生其德。
必有其邻。
道在为贵。
知几则神。
气冲南斗。
价直西秦
大蒙之
太平之仁。
辨穷非马。
学究成麟。
孝友为政。
观光利宾。
重明比德。
少海为
宫室之象。
南斗北辰。
甲兵之卫。
阊阖钩陈。
山控金马。
江回玉轮。
天文井络。
地纪梁岷。
庭前置水。
甑内生尘。
园蚕有绩。
野雉来驯。
时命屯蹇。
生涯苦辛。
宝钗虚赠。
玉树长沦。
辅德无辅。
亲仁不亲。
百年夭枉。
一旦归真。
雷鸣之下。
长河之滨。
旌旃委郁。
徒御逡巡。
悲风汨起。
血下沾巾。
死而可赎。
人百其身。
天赋 北宋 · 吴淑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三
太初之始,玄黄混并。
及一气之肇判,生有形于无形。
于是地居下而阴浊,天在上而轻清。
斯盖群阳之精,积气而成。
澒洞苍莽,不可为象,溟涬濛鸿,莫知其终。
其气皓𤽂,其体穹隆。
观文以察时变,垂象而见吉凶。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定辰极于保斗,验日星于磨蚁。
其运也,转如车毂;
其速也,流如弩矢。
半覆地上,半居地下。
或似卵以含黄,或若奁而抑水。
方既见于王充,安亦闻于虞喜
落下准之于地中,耿询测之于室里。
悠哉博厚,倬彼昭回,称历历,网说恢恢。
雪霜降而风雨施,无非教也;
四时行而万物茂,复何言哉!
懿彼秉阳,本乎亲上。
著不息而行健,列三光而成象。
抑高见张弓之道,临下识覆盆之状。
若夫玄景映璧,繁星贯珠,究宣夜之说,习《周髀》之书。
申须言之而尽妙,裨灶论之而有馀。
亦闻九野为称,十端是纪,为万物之祖,用四时作吏。
郑国之再旦,悟齐公之仰视。
苌弘违之而支坏,穆子梦之于压己。
至若黄帝盖象,颛顼浑仪,可以表测,谁能管窥。
道悠久而闻《礼》,步艰难而见《诗》。
既居高而治下,亦常正而无私。
尝论冒笠之象,宁知倚杵之期。
仁已喻于放勋,高仍同于仲尼
授之人时,正以璿玑。
唐尧羲和之命,高辛重黎之司。
故王者被衮以象矣,燔柴而祭之。
南郊就阳之位,圆丘父事之仪。
以灾异而垂谴,岂玄远而难知?
故其德表清明,道称柔克,瞻浩浩之元气,仰苍苍之正色。
亏以东南,奥以西北,街指毕昴,宫称营室。
难谌而靡常,无亲而辅德。
常亏盈而益谦,每无为而成物。
邹衍曾谈,保章是职。
既见于神农,降种亦闻于后稷
共工触山而折柱,女娲补阙而鍊石。
秦密尝陈于辩对,裴楷亦昭于敏识。
若夫域中为大,得一而清,立圆仪之八尺,识《太玄》之九名。
制既闻于陶景,妙或说于张衡
旋转识弹丸之状,覆焘见欹盖之形。
尔其运以六气,承之八柱,既警晋而启魏,亦与唐而授楚。
故当钦若,岂宜戏豫。
虞炳之妙识,伏姚信之精虑。
至若巫咸叫阍,陶公击门,《诗》称云汉,柱识昆崙。
闻汤王之仰舐,传邓后之曾扪。
推耿、落于扬子,一浑、盖于灵恩
既识左旋,亦云周复。
尝闻不足而裂,每为盖高而跼。
思真之论精微,道养之言委曲。
或云历于两地,或云通于飞谷,斯皆臆度之谓,岂见闻于耳目也!
按:《事类赋》卷一,嘉靖十六年秦汴刊本。
书断论 唐 · 张怀瓘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二
夫卦象所以阴骘其理。文字所以宣载其能。
卦则浑天地之窈冥。秘鬼神之变化。
文能以发挥其道。幽赞其功。
是知卦象者。文字之祖。
万物之根。众学分镳。
驰骛不息。或安其所习。
毁所不见。终以自蔽也。
固须原心反本。无漫学焉。
今欲稽其滥觞。不可遵诸子之非
弃圣人之是。先贤说文字所起。
与八卦同作。又云。
八卦伏羲自重。夫易者。
太古之书。夫子之文章。
可得而闻也。弥纶乎天地。
错综乎四时。究极人神。
盛德大业也。子曰。
学以聚之。问以辨之。
盖欲讨论根源。悉其枝派。
仲尼没而微言绝。诸儒之说。
是或不经。左邱明耻之。
愧无独断之。以释天下之惑。
孔安国云。宓羲造书契代结绳。
也。厥初生人。
君道尚矣。应而不求。
为而不恃。执大象也。
迨乎伏羲氏作。始定人道。
辨乎臣子。伏而化之。
结绳而治。孔子曰。
三皇伯世。叶神无文。
洛乙糺命。颉字胥合。
班固云。庖牺继天而王。
为百王先。并是也。
易曰。庖牺氏之王天下也。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畋以渔。
盖取诸离。离者丽也。
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地。
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
离也者也。万物皆相见。
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
向明而理。盖取诸此也。
庖牺神农氏没。轩辕氏作。
始造图书礼乐度数甲子律历。自开辟之事。
皆先圣传流于口。黄帝已后。
纪录言之无几。故春秋国语。
唯发明五帝。太史公颛顼以下事。
孔子撰书。始自尧舜
尚年月阙然。诗人所述。
起乎虞氏。其可知也。
巢燧之时。淳一无教。
故言上古昔者。俱是伏羲神农之时。
言后世圣人者。即黄帝尧舜之际。
易曰。上古结绳以理。
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此犹太阳一照。
众星没矣。史记及汉书皆云。
文王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又帝王世纪及孙盛等以为神农夏禹重之。
并非也。夫八卦虽理象已备。
尚隐神功。引而伸之。
始通变吉凶。成其妙用。
触类而长。天下之能事毕矣。
故易曰。圣人立象以尽意。
设卦以尽情。八卦成列。
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
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
变在其中矣。伏羲自重之验也。
又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
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
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
立地之道。曰柔与刚。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六位而成章。又伏羲自重之验也。
若以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谓伏羲。即昔者圣人之作易也谓谁矣。
则知伏羲自重八卦。不造书契。
焕乎可。不至疑惑也。
又曰。河出图。
洛出书。圣人则之。
孔安国云。河图八卦。
是洛之九畴。马融王肃姚信等并云。
得河图而作易。礼含文嘉曰。
伏羲则龟书。乃作八卦。
并乘流而逝。不讨其源。
滋误后生。深可叹息。
去圣久矣。百家众言。
自古非一。正史之书。
不经宣尼笔削。则未可全是。
况儒者臆说耶。悠悠万载
是非互起。一犬吠形。
百犬吠声。一人措虚。
百人传实。按龙图出河。
龟书出洛。今或云法龙图而作卦。
或云则龟书而画之。假欲遵之。
何者为是。案左传。
庖牺氏有龙瑞。以龙纪官。
非得八卦。八卦若先列于河图。
文王等重之。则伏羲何功于易也。
又夫子不言因图而画卦。自黄帝尧舜周公摄政时。
皆得图书。河以通乾出天包。
雒以流川吐地符。是知有圣人膺运。
则河洛出图书。何必八卦九畴。
九畴九者。天始锡
黄帝已获洛书。易曰。
龟神物。圣人则之。
然伏羲岂则蓍龟而作易。言圣人者。
通谓后世。易经三古。
不独指伏羲也。夫蓍龟者。
或悔吝有忧虞之象。或得失有吉凶之徵。
或否泰有阴阳之辞。或刚柔有变通之理。
若河图洛书者。或天地彝伦之法。
帝王兴亡之数。或山川品物之制。
或治化合神之符。故圣人则之而已。
孔子曰。河不出图。
洛不出书。吾已矣夫。
是也。故知文字之作。
确乎权舆十体。相沿互明创革。
万事皆始自微。渐至于昭著。
春秋则寒暑之滥觞。爻画则文字之兆眹。
其十体内或先有萌牙。今取其昭彰者为始祖。
夫道之将兴。自然元应。
前圣后圣。合矩同规。
虽千万年。至理斯会。
天或垂范。或授圣哲。
必然而出。不在考其甲之与乙耶。
按道家相传。则有天皇地皇人皇之书。
各数百言。其文犹在。
像如符印。而不传其音指。
审尔。则八卦未为云孙矣。
况古文乎。且戎狄异音各貌。
会于文字。其指不殊。
禽兽之情。悉应若是。
观其趣向。不远于人。
其有知方来。辨音节。
智能而及。复何所学哉。
则知凡庶之流。有如草木鸟兽之类。
或蕴文章。又霹雳之下。
乃时有字。或赐贶之瑞。
往往铭题。以古书考之。
皆可识也。夫岂学之于人乎。
又详释典。或沙劫已前。
或他方怪俗。云为事况。
与即意无殊。是知天之妙道。
施于万类一也。但所感有浅深耳。
岂必在乎羲轩周孔捋释老之教乎。况论篆籀将草隶之后先乎。
缕而分之则如彼。总而言之其若此乎。
沈子培丁酉 清末 · 郑孝胥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委靡谋何济,优游意自哀。
津梁愁作佛,党锢怕成魁。
海覆虚琴操,池枯待劫灰。
不应子沈子,图霸尚怜才沈诗云:‘出处非恒度,票姚信霸才。’)